李將軍廣者、隴西成紀人也。一其先曰李信、秦時為將、逐得燕太子丹者也。故槐里、徙成紀。廣家世世受射。二孝文帝十四年、匈奴大入蕭關、而廣以良家子三從軍擊胡、用善騎射、殺首虜多、為漢中郎。廣從弟李蔡亦為郎、皆為武騎常侍、四秩八百石。嘗從行、有所衝陷折關及格猛獸、而文帝曰。「惜乎、子不遇時。如令子當高帝時、萬戶侯豈足道哉。」
一正義。成紀、秦州縣。
二索隱。案。小顏云「世受射法」。
三索隱。案。如淳云「非醫、巫、商賈、百工也」。
四索隱。案。謂為郎而補武騎常侍。
及孝景初立、廣為隴西都尉、徙為騎郎將。一吳楚軍時、廣為驍騎都尉、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、取旗、孫守真按。即恆見之「搴旗」。抽換字面爾。顯功名昌邑下。以梁王授廣將軍印、還、賞不行。二徙為上谷太守、匈奴日以合戰。典屬國公孫昆邪三為上泣曰。「李廣才氣、天下無雙、自負其能、數與虜敵戰、恐亡之。」於是乃徙為上郡太守。後廣轉為邊郡太守、徙上郡。嘗為隴西、北地、鴈門、代郡、雲中太守、皆以力戰為名。孫守真按。成為、同義複詞。
一集解。張晏曰。「為武騎郎將。」 索隱。小顏云。「為騎郎將謂主騎郎也。」
二集解。文穎曰。「廣為漢將、私受梁印、故不以賞也。」
三集解。昆音魂。 索隱。案。典屬國、官名。公孫、姓也。昆邪、名。服虔云「中國人」。包愷云「昆音魂」也。
匈奴大入上郡、天子使中貴人從廣一勒習兵擊匈奴。中貴人將騎數十縱、二見匈奴三人、與戰。三人還射、三傷中貴人、殺其騎且盡。中貴人走廣。廣曰。「是必射雕者也。」四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。三人亡馬步行、行數十里。廣令其騎張左右翼、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、殺其二人、生得一人、果匈奴射雕者也。已縛之上馬、望匈奴有數千騎、見廣、以為誘騎、皆驚、上山陳。廣之百騎皆大恐、欲馳還走。廣曰。「吾去大軍數十里、今如此以百騎走、匈奴追射我立盡。今我留、匈奴必以我為大軍〔之〕誘(之)、必不敢擊我。」廣令諸騎曰。「前。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、止、令曰。「皆下馬解鞍。」其騎曰。「虜多且近、卽有急、柰何。」廣曰。「彼虜以我為走、今皆解鞍以示不走、用堅其意。」於是胡騎遂不敢擊。有白馬將五出護其兵、李廣上馬與十餘騎犇射殺胡白馬將、而復還至其騎中、解鞍、令士皆縱馬臥。是時會暮、胡兵終怪之、不敢擊。夜半時、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於旁欲夜取之、胡皆引兵而去。平旦、李廣乃歸其大軍。大軍不知廣所之、故弗從。
一集解。漢書音義曰。「內官之幸貴者。」 索隱。案。董巴輿服志云「黃門丞至密近、使聽察天下、謂之中貴人使者」。崔浩云「在中而貴幸、非德望、故名不見也」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放縱馳騁。」
三正義。射音石。還謂轉也。
四集解。文穎曰。「雕、鳥也、故使善射者射也。」 索隱。案。服虔云「雕、鶚也。」說文云「似鷲、黑色、多子」。一名鷲、以其毛作矢羽。韋昭云「鶚、一名鵰也」。
五正義。其將乘白馬、而出監護也。
居久之、孝景崩、武帝立、左右以為廣名將也、於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衞尉、而程不識亦為長樂衞尉。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。及出擊胡、而廣行無部伍行陳、一就善水草屯、舍止、人人自便、二不擊刀斗以自衞、三莫府四省約文書籍事、然亦遠斥候、五未嘗遇害。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、擊刀斗、士吏治軍簿至明、軍不得休息、然亦未嘗遇害。不識曰。「李廣軍極簡易、然虜卒犯之、無以禁也。而其士卒亦佚樂、咸樂為之死。我軍雖煩擾、然虜亦不得犯我。」是時漢邊郡李廣、程不識皆為名將、然匈奴畏李廣之略、孫守真按。單字想複詞。膽略。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。程不識孝景時以數直諫為太中大夫。為人廉、謹於文法。
一索隱。案。百官志云「將軍領軍皆有部曲。大將軍營五部、部校尉一人、部下有曲、曲有軍候一人」也。
二索隱。音去聲。
三集解。孟康曰。「以銅作鐎器、受一斗、晝炊飯食、夜擊持行、名曰刀斗。」 索隱。刀音貂。案。荀悅云「刀斗、小鈴、如宮中傳夜鈴也」。蘇林云「形如鋗、以銅作之、無緣、受一斗、故云刀斗」。鋗卽鈴也。埤倉云「鐎、溫器、有柄斗、似銚無緣。音焦」。
四索隱。案。大顏云「凡將軍謂之莫府者、蓋兵行舍於帷帳、故稱(莫)〔幕〕府。古字通用、遂作『莫』耳」。小爾雅訓莫為大、非也。
五索隱。案。許愼注淮南子云「斥、度也。候、視也、望也」。
後漢以馬邑城誘單于、使大軍伏馬邑旁谷、而廣為驍騎將軍、領屬護軍將軍。是時單于覺之、去、漢軍皆無功。其後四歲、廣以衞尉為將軍、出鴈門擊匈奴。匈奴兵多、破敗廣軍、生得廣。單于素聞廣賢、令曰。「得李廣必生致之。」胡騎得廣、廣時傷病、置廣兩馬閒、絡而盛臥廣。行十餘里、廣詳死、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、廣暫騰而上胡兒馬、孫守真按。單字想複詞。短暫、短促、同義複詞。因推墮兒、一取其弓、鞭馬南馳數十里、復得其餘軍、因引而入塞。匈奴捕者騎數百追之、廣行取胡兒弓、射殺追騎、以故得脫。於是至漢、漢下廣吏。吏當廣所失亡多、為虜所生得、當斬、贖為庶人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云『抱兒鞭馬南馳』也。」
頃之、家居數歲。廣家與故潁陰侯孫一屛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。嘗夜從一騎出、從人田閒飲。還至霸陵亭、霸陵尉二醉、呵止廣。廣騎曰。「故李將軍。」尉曰。「今將軍尚不得夜行、何乃故也。」止廣宿亭下。居無何、匈奴入殺遼西太守、敗韓將軍、三後韓將軍徙右北平。於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。廣卽請霸陵尉與俱、至軍而斬之。
一集解。(孫)灌嬰之孫、名強。 索隱。案。灌嬰之孫、名強。
二索隱。案。百官志云「尉、大縣二人、主盜賊。凡有賊發、則推索尋案之」也。
三集解。蘇林曰韓安國。
廣居右北平、匈奴聞之、號曰「漢之飛將軍」、避之數歲、不敢入右北平。
廣出獵、見草中石、以為虎而射之、中石沒鏃、一視之石也。因復更射之、終不能復入石矣。廣所居郡聞有虎、嘗自射之。及居右北平射虎、虎騰傷廣、廣亦竟射殺之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作『沒羽』。」
廣廉、得賞賜輒分其麾下、飲食與士共之。終廣之身、為二千石四十餘年、家無餘財、終不言家產事。廣為人長、猿臂、一其善射亦天性也、雖其子孫他人學者、莫能及廣。廣訥口少言、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、射闊狹以飲。二專以射為戲、竟死。三廣之將兵、乏絕之處、見水、士卒不盡飲、廣不近水、士卒不盡食、廣不嘗食。寬緩不苛、士以此愛樂為用。其射、見敵急、非在數十步之內、度不中不發、發卽應弦而倒。用此、孫守真按。用=以=因、字形結構兼音義·雙聲通假。用此=以此=因此。其將兵數困辱、其射猛獸亦為所傷云。
一集解。如淳曰。「臂如猿、通肩。」
二集解。如淳曰。「射戲求疏密、持酒以飲不勝者。」 正義。飲音於禁反。
三索隱。謂終竟廣身至死、以為恆也。
居頃之、石建卒、於是上召廣代建為郎中令。元朔六年、廣復為後將軍、從大將軍軍出定襄、擊匈奴。諸將多中首虜率、以功為侯者、一而廣軍無功。後二歲、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、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、異道。行可數百里、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、廣軍士皆恐、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。敢獨與數十騎馳、直貫胡騎、出其左右而還、告廣曰。「胡虜易與耳。」軍士乃安。廣為圜陳外嚮、胡急擊之、矢下如雨。漢兵死者過半、漢矢且盡。廣乃令士持滿毋發、而廣身自以大黃二射其裨將、殺數人、胡虜益解。會日暮、吏士皆無人色、而廣意氣自如、益治軍。軍中自是服其勇也。明日、復力戰、而博望侯軍亦至、匈奴軍乃解去。漢軍罷、弗能追。是時廣軍幾沒、罷歸。漢法、博望侯留遲後期、當死、贖為庶人。廣軍功自如、無賞。
一集解。如淳曰。「中猶充也。充本法得首若干封侯。」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南都賦曰『黃閒機張、善弩之名』。」駰案。鄭德曰「黃肩弩、淵中黃朱之」。孟康曰「太公六韜曰『陷堅敗強敵、孫守真按。如今此「強」與他「彊、强」亦終可以不混矣。然愚猶疑「強、强」瀚典版也將不分也。然應不至於與「彊」濫耳。此不行簡化字之遺愛也。用大黃連弩』」。韋昭曰「角弩色黃而體大也」。 索隱。案。大黃、黃閒、弩名也。故韋昭曰「角弩也、色黃體大」是也。
初、廣之從弟李蔡與廣俱事孝文帝。景帝時、蔡積功勞至二千石。孝武帝時、至代相。以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車、從大將軍擊右賢王、有功中率、一封為樂安侯。元狩二年中、代公孫弘為丞相。蔡為人在下中、二名聲出廣下甚遠、然廣不得爵邑、官不過九卿、而蔡為列侯、位至三公。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。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、曰。「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、而諸部校尉以下、才能不及中人、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、而廣不為後人、三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、何也。豈吾相不當侯邪。且固命也。」朔曰。「將軍自念、豈嘗有所恨乎。」廣曰。「吾嘗為隴西守、羌嘗反、吾誘而降、降者八百餘人、吾詐而同日殺之。至今大恨獨此耳。」朔曰。「禍莫大於殺已降、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。」
一索隱。中音丁仲反。率音律、亦音雙筆反。小顏云。「率謂軍功封賞之科、著在法令、故云中率。」
二索隱。案。以九品而論、在下之中、當第八。
三索隱。案。謂不在人後。
後二歲、大將軍、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、廣數自請行。天子以為老、弗許。良久乃許之、以為前將軍。是歲、元狩四年也。
廣旣從大將軍靑擊匈奴、旣出塞、靑捕虜知單于所居、乃自以精兵走之、而令廣幷於右將軍軍、一出東道。東道少回遠、而大軍行水草少、其勢不屯行。二廣自請曰。「臣部為前將軍、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、且臣結髮而與匈奴戰、今乃一得當單于、三臣願居前、先死單于。」大將軍靑亦陰受上誡、以為李廣老、數奇、四孫守真按。數奇即今人講之「帶衰」(臺語)。毋令當單于、恐不得所欲。而是時公孫敖新失侯、為中將軍從大將軍、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單于、故徙前將軍廣。廣時知之、固自辭於大將軍。大將軍不聽、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府、曰。「急詣部、如書。」五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、意甚慍怒而就部、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六合軍出東道。軍亡導、或失道、七後大將軍。大將軍與單于接戰、單于遁走、弗能得而還。南絕幕、八遇前將軍、右將軍。廣已見大將軍、還入軍。大將軍使長史持糒醪遺廣、因問廣、食其失道狀、靑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。九廣未對、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。廣曰。「諸校尉無罪、乃我自失道。吾今自上簿。」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主爵趙食其為右將軍。」
二集解。張晏曰。「以水草少、不可羣輩。」
三索隱。今得當單于。案。廣言自少時結髮而與匈奴戰、唯今者得與單于相當遇也。
四集解。如淳曰。「數為匈奴所敗、奇為不偶也。」 索隱。案。服虔云「作事數不偶也」。音朔。小顏音所具反。奇、蕭該音居宜反。
五正義。令廣如其文牒、急引兵徙東道也。
六索隱。音異基。案。趙將軍名也。或亦依字讀。
七索隱。謂無人導引、軍故失道也。
八正義。絕、度也。南歸度沙幕。
九正義。言委曲而行迴折、使軍後大將軍也。
至莫府、廣謂其麾下曰。「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、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、而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、而又迷失道、豈非天哉。且廣年六十餘矣、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。」遂引刀自剄。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。百姓聞之、知與不知、無老壯皆為垂涕。而右將軍獨下吏、當死、贖為庶人。
廣子三人、曰當戶、椒、敢、為郎。天子與韓嫣一戲、嫣少不遜、當戶擊嫣、嫣走。於是天子以為勇。當戶早死、拜椒為代郡太守、皆先廣死。當戶有遺腹子名陵。廣死軍時、敢從驃騎將軍。廣死明年、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園壖地、二當下吏治、蔡亦自殺、不對獄、國除。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、力戰、奪左賢王鼓旗、斬首多、賜爵關內侯、食邑二百戶、代廣為郎中令。頃之、怨大將軍靑之恨其父、三乃擊傷大將軍、大將軍匿諱之。居無何、敢從上雍、四至甘泉宮獵。驃騎將軍去病與靑有親、射殺敢。去病時方貴幸、上諱云鹿觸殺之。居歲餘、去病死。五而敢有女為太子中人、愛幸、敢男禹有寵於太子、然好利、李氏陵遲衰微矣。
一索隱。或音偃、又音許乾反。
二索隱。壖音人絹反、又音乃段反、又音而宣反。案。壖地、神道之地也。黃圖云「陽陵闕門西出、神道四通。茂陵神道廣四十三丈」也。 正義。漢書云。「詔賜冢地陽陵、當得二十畝、蔡盜取三頃、頗賣得四十餘萬、又盜取神道外壖地一畝、葬其中。當下獄、自殺。」
三索隱。小顏云。「令其父恨而死。」
四索隱。劉氏音尚。大顏云「雍地形高、故云上」。
五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元狩六年。」
李陵旣壯、選為建章監、監諸騎。善射、愛士卒。天子以為李氏世將、而使將八百騎。嘗深入匈奴二千餘里、過居延一視地形、無所見虜而還。拜為騎都尉、將丹陽楚人五千人、敎射酒泉、張掖以屯衞胡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屬張掖。」 正義。括地志云。「居延海在甘州張掖縣東北六十四里。地理志云『居延澤古文以為流沙』。甘州在京西北二千四百六十里。」
數歲、天漢二年秋、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於祁連天山、一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餘里、欲以分匈奴兵、毋令專走貳師也。陵旣至期還、而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。陵軍五千人、兵矢旣盡、士死者過半、而所殺傷匈奴亦萬餘人。且引且戰、孫守真按。引退、同義複詞。連鬭八日、孫守真按。嗟乎、此「鬭」瀚典即逕作「鬥」矣、蓋當時big5碼字少、「鬭」未納入、遷就乎。而「彊、強」有字、故不易也。餘若「棄」當作「弃」者、亦此理歟。還未到居延百餘里、匈奴遮狹絕道、陵食乏而救兵不到、虜急擊招降陵。陵曰。「無面目報陛下。」遂降匈奴。其兵盡沒、餘亡散得歸漢者四百餘人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出燉煌至天山。」 索隱。案。晉灼云「在西域、近蒲類海」。又西河舊事云「白山冬夏有雪、匈奴謂之天山也」。 正義。括地志云。「祁連山在甘州張掖縣西南二百里。天山一名白山、今名初羅漫山、在伊吾縣北百二十里。伊州在京西北四千四百一十六里。」
單于旣得陵、素聞其家聲、及戰又壯、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。漢聞、族陵母妻子。自是之後、李氏名敗、而隴西之士居門下者皆用為恥焉。
太史公曰。傳曰「其身正、不令而行。其身不正、雖令不從」。其李將軍之謂也。余睹李將軍悛悛一如鄙人、孫守真按。悛=酸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、酸酸猶云甚窮酸也。單字想複詞。疊字重複強調。口不能道辭。及死之日、天下知與不知、皆為盡哀。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。孫守真按。此當作驚嘆號、肯定句也。諺曰「桃李不言、下自成蹊」。二此言雖小、可以諭大也。孫守真按。諭=喻、字形結構換部首耳。
一索隱。音七旬反。漢書作「恂恂」、音詢。
二索隱。案。姚氏云「桃李本不能言、但以華實感物、故人不期而往、其下自成蹊徑也。以喻廣雖不能出辭、能有所感、而忠心信物故也」。孫守真按。心忠物信、倒序重組。物、人物、單字想複詞。忠誠、同義複詞。
索隱述贊。猿臂善射、實負其能。解鞍卻敵、圓陣摧鋒。邊郡屢守、大軍再從。失道見斥、數奇不封。惜哉名將、天下無雙。